up

健康奇葩-- 白藜芦醇

近年获得华人各界普遍认同以最初在白藜芦醇发现此物而以「白藜芦醇」成为「官方名称」

白藜芦醇译英文名为「RESERATROL」缩写为RVS,有的称为[蕾斯威拉醇],也有的称为「逆转醇」或「反转醇」或称「反藜芦素醇」等,整个中文翻译名称不一,大概都是按「字音」或是按「字义」翻译而来!近年获得华人各界普遍认同以最初在白藜芦醇发现此物而以「白藜芦醇」成为「官方名称」。

白藜芦醇为一种植物名,而白藜芦醇则为植物中的多酚类物资,是含有芪类结构的非黄酮类多酚化合物。最早于1924年由中国陈镇泉等发现。其化学式为tans-3,4',5-trihydroxystiblene,化学名为「芪三酚」,分子式(C14H12O3),分子量为228.25,为无色针状晶体,熔点为256~257℃,升华点为261℃,难溶于水(微溶),易溶于乙醚.氯仿.甲醇.乙醇,)

丙酮,乙酸乙酯等非极性强的有机溶剂中。在波长365mm的紫外线照射下产生荧光,可与三氯化铁~ 铁氰化钾起显色(颜色)反应。

白藜芦醇存在顺,反而种异构体,均可与葡萄糖结合,形成白藜芦醇糖苷(polydatin,PD),是一种拥有同样的分子式,同时也拥有不同化学性质之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物,所以它在植物体内以四种形式存在,即反式白藜芦醇(trans-Res),顺式白藜芦醇(cis-Res),反式白藜芦醇苷(trans-PD),顺式白藜芦醇(cis-PD),所谓同分异构物(lsomer)是指分子量或分子式虽然相同,但分子的立体构造却不一样,配糖中的白藜芦醇苷[piceid(poiydatin)]的物资称为反式白藜芦醇,配糖体的Cis-Piceid称为顺式白藜芦醇。配糖体则是指基本构造(称配糖基)Aglycone粘附上糖的物资,会因肠内细菌等的作用,变成所有形式存在都具有生活性,顺,反式白藜芦醇苷在肠苷酶的作用下释放出白藜芦醇,而在自然界中白藜芦醇主要是以反式存在,其中反式异构体的生理活性要强于顺式异构体,单体要强于糖苷,在紫外线照射下,反式白藜芦醇能转化为顺式结构,它以游离态和糖苷结合态两种原素存在,其反式结构式如下图(图一),在葡萄提取物中,从未检视出过顺式体,它是1,2~二苯乙烯寡聚物(viniferins)的母体化物。反式白藜芦醇现已商品化,顺式体可通过UV照射反式体获得,试验表明,在完全避光条件下,反式白藜芦醇在数月内稳定,仅在高pH(〉10)下才略有降解,而顺式白藜芦醇在避光下只在中性条件环境中才稳定。可是,不同形式的白藜芦醇在不同条件下稳定性不同,反式与顺式白藜芦醇在紫外光210nm处有强吸收,其第二吸收峰分别在350nm-330nm和295nm处

白藜芦醇的结构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