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由陈镇泉最早发现的白藜芦醇(陈镇泉、林矫健、陈君琛等,《科学新发现于葡萄新品种》、《葡萄栽培与酿酒》1997,11(4):56)。
1939年日本科学家高罔道夫首次从毛叶藜芦(veratrumguanddiforum)的根部分离得到白藜芦醇(BrJ Cancer,2002,86(5):774-778)。
1940年由Muller 及Borger提出白藜芦醇是『植物杀菌素』,指寄生菌侵害植物细胞时,细胞所产生的一切化学物质。
1944年年由Pezet等人发现葡萄主要加工品中的葡萄酒有白藜芦醇的存在。这个时期的白藜芦醇研究者重在能减少松科植物的病虫害,因此不以为意,轻烟溜过(Erdtman1949;Hillis and Ishikura,1968)。
1963年Nonomura等提出白藜芦醇是某些草药治疗炎症、脂类代谢和心脏疾病的有效成分(Yakugaku Zasshi,1963,83:998-990)。
1974年,研究学者利用有机溶剂萃取与高效能 液相层析)High performace Liquid Chromatogrphy; HPLC)之分析方法,从秘鲁豆科植物(Cassia quin-quangulata)中发现此种多酚类物质(Jang et al .,1997)。
1976年Langcake and Pryce 发现葡萄的藤蔓和叶部受病菌或是紫外线伤害时,会诱发白藜芦醇生成;具生物活性的植物防御素,由于白藜芦醇有抑制病害发生的能力,因此研究者以不同葡萄品种间生成白藜芦醇的能力为指标,进行葡萄的抗病性育种(Hoos and Blaich,1998;Pool et al.,1980)。
1988年Creasy 及Coffee发现葡萄果实中,白藜芦醇主要分布在果皮,并受到病原菌或紫外线刺激而诱发生成。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进行“世界心血管疾病控制系统~ Monic project”指出“法国式自相矛盾结论”即法国人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其他西方国家(尤其英国、美国)特别低。先进国家的心脏病死亡率第一是苏格兰,其他欧美各国依序都排列在上位,以拜脂肪较少的日本饮食,排名第35位,奇怪的是与欧美各国同西餐饮食的法国排名竟然与日本排名差不多,为第34位。此发表立刻引起世界各地人们的关注,法国人吸菸率高,对动物性脂肪摄取量亦高,尤其酷爱吃鹅肝酱,然而罹患心血管疾病造成之死亡率特别低。通过对此现象逐一研究发现,其重要原因在于法国人饮食中油脂含量虽与美洲地区相当,但法国人生活习惯中常饮红酒,因而罹患心血管疾病亦较其他为低。经过多年的追踪红酒中成分,发现为原花青素 (OPC)与 白藜芦醇对心血管疾病有所助益,由于991年完成研究阶段,OPC的知名度与疗效证实均较高于陌生的白藜芦醇,因此以为葡萄籽的白藜芦醇与OPC是解开法国矛盾论的关键 (Siemann and Cresay,1992)。
1991年,法国赛芦兹,努若博士比较心脏病发原因于发现葡萄酒消耗总数时,对于法国人餐饮中都配饮葡萄酒为习,将动物性脂肪消费量与葡萄酒消费量,以及心脏死亡率相关关系完成了调查研究报告,解开了『法国悖论』之谜!在欧洲大陆的人饮用的是硬水,所以他们经常以喝葡萄酒代替矿泉水。经进一步了解德国人喜欢喝白葡萄酒,而法国人喜欢喝红葡萄酒,结果心脏病死亡率排名悬殊后,科学家同在法国找出喝白葡萄酒地区与喝红葡萄酒地区的人再做调查,在从葡萄酒中红葡萄酒与白葡萄酒对心脏死亡率的对比,证实红葡萄酒远胜于白葡萄酒,追其原因,红葡萄酒是连皮带果肉、籽一起酿造的,而白葡萄酒却是没带皮酿造的(含皮酿造的红酒,其皮即含高量的白藜芦醇成份)。
1992年努若博士将法国悖论之谜的研究结果发表在英国知名的《刺络针》医学杂志,立刻传遍了欧美等地,大家都感到非常好奇!美国CBS电视台并以受人欢迎的新节目60分钟大肆报导这个『法国悖论』主题,在那个时代论点,这个节目报导与酒对人类有害的传统主流说法大相径庭,引起震撼!当时由3500万美国人收看了这个节目,加上重播时的观众,大家口耳相传,大部分美国人都看过这个节目轰动全美并引起了广泛议论,因为在美国死亡率最高的就是心脏病,美国人早期并不盛行葡萄酒,而是喜欢喝啤酒,60年代期间,美国只喜爱葡萄牙波特酒及西班牙雪莉酒等顺口的甜酒,对于葡萄酒的观念也局限在『有钱人摆派对的甜饮料』阶段,这个新闻热烈报导效应,一下子观众蜂拥而至到酒店中,酒店中的葡萄酒不论是红葡萄酒还是白葡萄酒霎时一扫销售而空,自此,美国红酒的销售量呈四倍上升,红酒因它成为世界争饮热潮,并衍生白藜芦醇健康保健食品当红炸子鸡,以及红酒成份白藜芦醇或是花青素谁比较有效的争议论战,白藜芦醇的效用新闻堪称世上没几样营养成分能够媲美引起这样的旋风,特别是这个神奇传遍世界后,世界先进各国的医学研究单位、学府均纷纷投入验证,并频频『杠上开花』的意外的发现更多效果!由于发表单位都是国际知名学府,发表题目攸关人类共同梦寐以求的抗老化、抗癌、健康保健,发表源头都是世界著名医学期刊,加上世界资讯的发烧境界,因此,白藜芦醇在往后的世界级成果发表,均造成轰动!各国电视媒体、各大报刊、杂志也纷纷加入战局报导世界性新闻!
1992年科学界正迷恋解开『法国悖论』之谜的是葡萄酒之劳,而由美国康乃尔大学利若伊.克里西(Leroy Cryasy)与伊凡.西门(Evan Siemann)两位植物学家证实,葡萄酒中的红酒远比白葡萄酒(去葡萄皮酿的酒)得以降低胆固醇,预防心血管疾病,原因在于葡萄皮含有高量的白藜芦醇,首次证实白藜芦醇对人体健康的功效!他们会针对白藜芦醇进行研究,是因为他们读到一篇日本的研究报告,这篇发表近是年的研究报告中说明白藜芦醇是日本紫莞草中的药效活性成分,日本紫莞草自古以来就是降低血中脂肪浓度的灵药,换言之,是日本最先发表白藜芦醇这种成分,知识时空背景不同,当时并没有配合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不像它后来解开『法国悖论』之谜来得轰动与引起世人的好奇与喜爱!还同时因此让世界各国科学家竞相研究与发扬光大。
1995年日本山梨大学于科研人员进一步研究了葡萄酒中的白藜芦醇,确认该成分多存在于葡萄果皮上,通过浸渍于发酵(究竟和苹果酸~乳酸发酵)进入酒中。自此,屡有新成果报告于世人,迄2010年有千篇以上研究报告文献。